時間:2019-01-29——2019-04-07
地點:山西博物院一層臨展廳
茶葉,原產于中國。早在公元6世紀,就有茶葉出口的記載。至17世紀,茶葉已超越絲綢和瓷器,成為清王朝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俄國作為歐亞大陸的橋梁,不僅是茶葉消費大國,更將中國茶葉轉銷歐洲市場視為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由晉商開拓并主導、沿線商民共同參與運轉的中俄萬里茶道,從17世紀至20世紀初持續興盛,成為繼絲綢之路后,溝通歐亞大陸的又一條國際商路。
“萬里茶道”是連通中俄兩國的“世紀動脈”。它既是以茶葉貿易為開端的經濟通道,也是中西文明溝通交流的一條重要文化線路。起于福建武夷山,終點是昔日俄羅斯帝國的首都圣彼得堡,途經今天的中、蒙、俄三國。這條貫穿中西、綿延萬里的茶葉之路深刻影響了沿途各地的商業、文化及生活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開創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在這個框架下,“萬里茶道”所承載的歷史人文信息凸顯了重要的文化價值,將為新時期進一步實現中、蒙、俄乃至中歐沿線國家文化上的交流互鑒、經濟上的互通互聯,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單元 晉啟茶緣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首,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食用茶葉的國家。歷史上,隨著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不斷交往,以及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相繼開辟,茶逐漸被蒙古、中亞、歐洲等地區的人們接受并喜愛。以“誠實守信、開拓進取”著稱的晉商,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敢為人先的氣魄和雄厚的經濟實力,開拓了由武夷山等茶產區至俄國的“茶葉之路”。
第二單元 萬里飄香
萬里茶道南起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區,西至俄羅斯圣彼得堡,貿易過程分為生產、集散、外銷三大環節,由萬里茶道沿線的各個城市、集鎮、村落共同支撐。漢口和張家口是萬里茶道(中國段)的主要節點。漢口是南方產茶區向北的轉運中心,張家口是茶葉外銷的集散地。山西,則是溝通與掌控茶道運行的大本營。
第三單元 文化之路
隨著萬里茶道的暢通,晉商的活動商鋪遍布茶道沿線。他們在武夷山、安化、羊樓洞等地種植、收購、加工茶葉,在漢口、賒店、張家口等運輸節點設立商號、會館,在歸化、庫倫、恰克圖、烏里雅蘇臺、科布多等地建立店鋪、貨棧。萬里茶道成為溝通了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及西方文明的橋梁,促進了不同文明區域的文化、物質交流。
“萬里茶道”跨越今天的中、蒙、俄三國,以茶葉貿易為載體,溝通起東方農耕文明、游牧文明和西方工業文明,既是早期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的商貿線路,更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一條重要的文化線路。
“萬里茶道”由晉商開拓,持續兩百余年,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遺產。沿線各省不但保存有豐富的建筑遺存,更有涉及茶葉生產、包裝、運輸和貿易等各個環節的眾多文物,這些都是晉商留給我們的有形財富。而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則是留給后世豐厚的精神給養。
山西作為“一帶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弘揚晉商的開拓精神,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創造新的輝煌。